五年,攻坚克难,饱含艰辛;五载,跨越发展,更结硕果。公司自2015年根据集团深化改革归并整合以来,始终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整体部署,以“促改革、调结构、稳增长、提质效”为核心,大力实施“外拓经营、内增实力、科学管理、竞争发展”战略举措,各项指标完成情况逐年向好。
数字:指标和结果,最有说服力
各项指标快速增长。2015年至2019年间,企业资产总额从3.11亿上升到3.57亿;签订合同额从18.03亿元上升到21.08亿元;完成施工产值从7.18亿元上升到14.99亿元;完成利润总额从898.79万元上升到2273万元。企业实力稳步增长。
经营资质明显进步。五年来,企业新增水利水电总承包三级资质,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升级为二级级资质,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由三级上升至二级资质。
工程质量稳步提升。五年来,公司承建102个工程项目,其中完成产值亿以上13个。期间取得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1个,市重大文明工地1个,市政金奖10个,金钢奖2个,市文明工地3个,市海洋水务系统文明工地1个,区曙光杯11个。为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施工机械不断提升。五年来,逐步完善《大宗材料采购制度》,规范材料采购内部管理,新增设备8台,更新设备27台,处置设备36台。机械设备实力位列同行业前茅。
人才队伍不断优化。五年间,职工平均年龄从40岁降至39岁;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从47.12%提升至63.3%;中级及以上(含技师及以上)职称占比从18.85%提升至24.31%,高工数量从6人减少至5人。从业人员呈现出年龄趋于年轻化、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的良好趋势。
奋斗:策略和举措,方拥有未来
发展战略是企业的灵魂。公司坚持以“增创优势、狠抓质量、稳健管理、稳步发展”为目标,全体员工发扬传承“创新、敬业、笃信、务实”的企业精神和“实事求是、真抓实干”的工作作风,使公司业务能力、经营效益稳步上升,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态势。
科技创新,累累硕果增实力。公司重点抓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和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,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”科技创新领导小组”,进而带动科技工作的整体推进。运用BIM技术实施开展《上海软基就地浅层固化处理技术研究》、《下穿地道工程围护方案选型及施工控制》、《钢桥面铺装耐久性技术研究》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,并以2座斜拉桥(金庄路、民乐路)建设为抓手,围绕桥梁施工工艺和技术应用开展技术优化攻关。
提升管理,激发企业内生动力。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,增设了2个项目部、2个行政部室(物业管理部、劳务管理部),在贝港工程服务队基础上组建了劳务公司。并提拔了一批工作突出、积极进取的年轻员工,走上了管理岗位,实现了新老交替的平稳过渡,使公司管理层实现了年轻化、知识化、专业化,为企业持续稳步健康地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证。
强化履约,提升项目管理水平。为了规范管理,公司提出“标准化、信息化、精细化”三化融合理念,先后出台实施《文明施工标准化指南》、《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》等一系列项目管理标准性文件;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借力信息化手段提高对项目的管控力度;推行安全文明综合考核,建立安措费台账,修订完善各项安全制度、应急预案,强化对工程一线的精细化管理。
加强党建,增强价值创造能力。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、建立党建微家,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;积极开展党建联建、同建共创活动,以党建引领工程建设,以工程提升党建工作;深入开展职工队伍建设,支持工会、群团组织发挥作用,争创和谐企业;有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,年度思想务虚专题讨论活动,营造积极向上企业氛围。
五年的艰苦创业,铸造了我们诚信务实、能打硬仗的铁军精神;五年的辉煌业绩,明晰了我们打造区属国有施工企业排头兵的发展道路;五年的改革创新,更是坚定了我们不畏艰难、走向卓越的决心和信心!
梦在前方,路在脚下,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!